她依旧穿着秋季的格子衬衫。冷风钻进她的手心,撞进她的胸口,她没有感到一丝寒冷。直到她的手无意间碰到脸颊,她的心才猛地抽搐,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她把原先打开一点点的窗户敞开,让风直吹着她——冬天,终究是来了。
他是踩着舞台上的红地毯闯进她的视线的。她一直盯着他,像是要把他定格在那片帷幕的前面,内心莫名升起的一股感情使她情不自禁地急切地想要记住他的样子。瘦高的体型,立体分明的脸部轮廓,别人不一定适合但却很衬他脸型的发型。细长的双眼,还有……她在心里描绘着。他抢答成功,走下了舞台。她的视线一直跟着他走,直到看到他在中间的一个位置前停下来,她才把她专注的视线收回来。她的心像是刚出土的编钟一样,被人尝试着敲来敲去,试图敲出天籁弦音。
接下来,她经常在自习课的时候跑到他的班级里,坐在认识的朋友旁边,找到一个舒适的角度慵懒地把头枕在放在桌上的右手上,明目张胆地注视着背向她坐着的他。他有很多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她看着他俯身写作业的样子,脑海呈现短路的'状态,除了看着他以外,没有任何别的想法。她的思想似乎停止了,或是千丝万缕地编织在一起,都系在了他身上。
有时候,他们中间隔着的同学写作业疲倦后,会稍稍伸个懒腰,动作幅度并不大,却偏偏挡住了她的视线,她的心里便喊着:“你伸懒腰到是快一点啊”;也有时候,会有巡查的老师从窗前巡视而过,她便迅速地把头转回来,假装很认真地研究语法,但书上哪还能找到字母的样子,只有他的笑脸和背影在四面八方浮动,她只能从心里催促着老师快走。——青春就像是河岸边抽出新芽的杨柳,三者新绿的枝条,在微风里轻跳出柔美的舞。
但这样的安谧并没有持续多久。几天后,不仅是别的人,连他也感觉到了某些小情愫。人的第六感在很多时候就像是灵动的眼,来自四面八方的秋波都逃避不开。她不能再得以以默默者的身份看他。她尽量减少去他的班级的次数,但每次大脑和双腿总不听使唤地走下楼梯到他的班级找一个朋友去走廊聊天,然后用余光瞥视玻璃窗隔着的教室里头的他,却发现他也正看着她。
心里瞬间闪过一秒的悸动,分不清是喜悦多一点,还是诧异更多些,或许是更多的疑惑。但她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心里一次次告诫自己不要像所有花季的少女一样总是怀着傻傻的童话,他或许更多地是在眺望她背后的远山。
以前没有注意过的事情和人,一旦注意过后,便会发现他和它经常在生命里路过又路过。她和他便是这样。她很少去食堂吃午餐,但每次去总能碰上正在排队或是正在吃饭的他,她因为这一次次的偶遇而快乐。不知不觉中,她增加了去食堂吃午餐的次数。一到食堂便四处张望,直到搜寻到他后她才能安心地吃饭,假若没有见到他,她便觉得爱吃的番茄炒蛋一点味道都没有,但在吃完后端着盘子走向收拾处时,恰好遇上也端盘子来的他,她便突然觉得刚刚一定吃得很香甜。
不知道这是不是只有她的一厢情愿。她发现每次,他也在看她,两个人互视一眼后几乎在同一时刻像是约好了一般迅速地转移视线。她不懂那互视一眼代表什么,她猜测那只是他的无意,或是对一个似乎喜欢自己的人抱有好奇心而多看几眼,也或许是一种揣测和拒绝。好朋友对她说:“你们这样……好暧昧。”暧昧么?她觉不出那个味来,她只怕万一自己往好处想,便多了情。——青春就宛若梦中的一块闪光的宝石,很想抓住它,却害怕醒来以后对着空空如也的白色墙壁漠然深思。
第一次她没有在食堂碰见他,她担心他是不是没有吃饭,但转而,她便愀然——人道她,天性的孤傲,不太合群,只怕是不会认真的。也许这些话,他也信的,毕竟没有走进过她生命的人总会误判她的性格和为人。她笑了——自嘲、凄凉,还有,漠然。
她又恢复了本性的她,外表嘻嘻哈哈像是无法扑灭的旺火,心里不闻不动像是南极一成不变的冰川。杂乱的镜头从她的脑海里汹涌而出,她重新回忆起曾经的一个信念:不轻易出卖真情给不可靠的男人。这个信念一直潜藏并影响这她,因此,她总是有所保留地对待每一位有意靠近她的男子,在男子表现出第一个令她不再有安全感的品性德行之后,她便全身而退。而不了解的他,也不能避开这样一场考验。我和他是无缘的,她想。
从此,她不再看他,无论是做课间操排队碰到,路上相遇,还是食堂、小卖部或是各个地方的相碰,渐渐地,他也不再看她了。再几天后,在食堂,也鲜少有相遇的机会。——青春就如便捷却呆板无趣的流线工程,某些人在某个程序中幸运地放在了一起,但下一个程序里,谁也不知道谁会被打包成说的样子,和谁浪迹在最后的天涯。艺术节,在舞台上,她为他唱一支歌,是她和他这段故事的不了了之。
青春的每一个小细节就像一群小小年纪便要找自己的妈妈,并在寻找的过程中一步步蜕去小尾巴,长成青蛙妈妈的小蝌蚪。在这途中经历了一些事,涉足踏进或是令别人无意踏进自己的小圈子里再悄然离开,谁也怨不得谁,谁也留不住谁,只留下曾透明的一个小点,令彼此感叹:哦,你曾来过。
曲终,她对闪烁的灯光说:“痴迷本就只是青春的小小插曲,这个世界,需要我满怀信心和希望向前走。青春是雨后空中出现的两道彩虹,因为难得,所以,唤起了我们心底最深刻的珍惜。”